特种养殖户多数为对某种特种养殖有兴趣或者偶然养殖,没有经过市场调研,没有对市场进行可行性论证,也没有开发市场的能力。
这其中,有部分人发财心切,一旦发现或者在当地饲养成功某个品种后,就盲目地、大肆地做宣传、登广告倒种、卖种。
如果是种源纯正、相关的技术、服务能跟上,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生产中,一些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盲目地炒种,种源质量又没有保证、配套的服务又跟不上加上过分的暴利,最终坑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现实如此残酷,如何才能赚钱?
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特种养殖,我们该如何选择才能盈利?
第一
要选准项目,适应市场
选准养殖项目,不能一听价格高就盲目发展,而应以“产得出、销得去、有市场、效益高、有前景”为养殖原则。
在选择养殖品种时,不仅要把产品的目标盯在宾馆、饭店的餐盘中,还要放在考虑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上。
前几年炒得火爆的梅花鹿、驼鸟,有的人不惜巨资引进,结果却血本无归。因此,把握市场,提高商品质量,是减少特养风险的重要一环。
第二
要提高科技含量,技术要精
特种养殖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准备投资之前,不要轻信宣传,头脑发热盲目上马。
要首先学习掌握必要的技术知识,然后才去决定取舍。搞特种养殖,提高科技含量是增效的最好途径。
第三
要规模适度,稳步滚动发展
特种养殖虽然本小利大,但有些品种的市场需要量却比较少,不少养殖项目属短期行为,因此要有风险意识。
以往我国有许多特种养殖曾风光一时,最终都流产了。其原因是市场需要量少。人们在高利润的诱惑下,一蜂而上,很快就挤爆市场,造成产品无力消化。这种短期行为使好多人血本无归。
第四
因地制宜,循环发展
特种养殖并非难事,也不是不能生财发家,但绝非暴富项目。提倡发展特种养殖,要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正确引导,不要夸大宣传,更不能误导。
特种养殖要谋求发展,希望有关部门加以协调,规范市场,解决养殖者的后顾之忧。
要以科技为先导,在抓好养殖的同时,抓好循环链的生态养殖,利用特种养殖带动传统养殖业发展。
有潜力的特种养殖要做好深加工,开发出适应市场的产品,特种养殖产品加工潜力很大,市场广阔。如政府能引导,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必将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第五
要改变各自为战的小农经营思维,加强行业联系
现在特养行业都是各自为战、小农经营,没有行业制度,靠打价格战竞争,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领域内:中国家庭农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