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家庭农场网官方网站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富硒农产品在上海的机遇

富硒农产品在上海的机遇

发布时间: 2020-01-08 阅读:(160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上海作为中国特大型都市的代表,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国际都市,上海市常住人口达2400多万,人口密度 3826人/平方公里

上海作为中国特大型都市的代表,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国际都市,上海市常住人口达2400多万,人口密度 3826人/平方公里,但其中农业人口仅占9.7%。上海90%以上的粮油果蔬等农产品需求都由外埠供给满足,基本形成了北粮南调、西果东输及冬季南菜北运、夏季北菜南送的流通局面。

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迅速,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江桥、上海江杨等,全市共有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及水产品等五大类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140多个,年交易量60万吨左右。在上海市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流通过程中的重要渠道。

01上海市粮食的供需特点

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上海,是全国粮食主销区之一。上海耕地面积少,粮食供给来源于本地生产和外地采购,其中,自给能力约为10%,将近90%的粮食供给主要是从东北地区、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调入。上海粮食需求品种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以及粳稻谷等,口粮以粳稻谷为主,目前,上海粮食年总需求量在550万吨左右,其中口粮需求量达370万吨,随着城市的扩容、人 口总量的增加,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的趋势。

02上海市蔬菜的供需特点

上海人口密度3826人/平方公里,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特大型消费城市,其对蔬菜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且集中,上海蔬菜的供应分“客菜”和“郊菜”两大类“,客菜”主要由周边城市通过大市场、大流通进入到上海市场进行交易的蔬菜, 以耐贮存,便于运输的品种为主,提供了上海蔬菜总需求的60%。而本地郊区生产的“郊菜”主要以绿叶菜、反季节精品菜、食用菌等为主,上海本地生产的“郊菜”近年又呈现出种植面积稳定,生产能力增强、质量水平提升的良好局面,其中,绿叶菜自给率稳定在90%左右“,郊菜”年供应量稳定在 320万吨左右,主要通过各大批发市场来提供,上海江桥市场为其市民提供了70%的“郊菜”需求。

03上海市水果的供需特点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水果消费城市之一,人均水果消费量巨大,全年销量达200多万吨。其水果供应主要分为:本地生产、国内外采和国外进口三部分,其中进口水果的成交量在40万吨左右;本地水果供应将近46万吨,近100多万吨靠长三角周边城市甚至全国范围内供应。上海的水果市场不只是华东地区的集贸中心,而且涌入了诸多洋水果,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果商、果农,目前,全市现有水果批发及其配送企业个数在100多家,形成了五大 水果集散中心,其销售业态已从过去单一批发零售、超市、大卖场等向网上销售和配送到家的形式转变。

04上海市肉类的供需特点

上海市肉类产量供应约60多万吨(折合生猪约1000多万头),其中,本地肉类产量30%左右,剩余的70%由外省供应,在外省供应的肉类产品中,以生猪和肉品调入的约占50%;以分割肉、托盘包装等形式进入本地超市、大卖场或专卖店进行销售的约占10%。

        上海屠宰场提供和外省市进沪的肉类产品占比为3:1,由本市屠宰场提供和外省市进沪肉品白条肉经批发直接进入本市菜市场、集贸市场、伙食团、餐饮等企业占15%。在零售环节,市民购买猪肉的主要场所仍然是标准化菜场,其销售量占本市猪肉消费量的80%以上,其次是超市、大卖场,其原因是标准化菜场比超市、大卖场的价格低

05上海市水产品的供需特点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城市之一。本地水产品供应30多万吨,全年水产品交易量达70多万吨。目前,上海除了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沪北江阳、铜川、恒大、曹安四平、国泰六大水产市场外,还有20多家水产品批发市场分布于上海的市区和城郊。其中,上海东方国际水产品中心年交易量占全市水产品交易量的50%左右,是上海特大型中央级专业水产市场。
        综上所述,上海市本地农产品供应量自给率 比较低,对周边兄弟省市的依赖程度较高,其中,对外来粮源的依赖度比较高,占90%;对“客菜”的需求约占60%;70%的肉类来源于外地。

上海市的农产品主要由周边省市来提供,仅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很难满足现实需求,因而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公益化、信息化、渠道多元化成为发展趋势。

01标准化趋势

上海市政府从2004年起开始推广“标准化菜场”,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也将标准化菜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规划中若按3000万人口计算,到2020年,上海的标准化菜场将达1500个。
从现实中及购买量上看,标准化菜场仍然是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主渠道。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本质是实现“农超对接”、竞价拍卖、电子商务等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基础,利于包装规格化、产品品牌化,所以,标准化是未来农产品流通的必然趋势。

02公益性趋势

农业部于2004年颁发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明确界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公共事业”,以服务农业、农民和城乡消费者为宗旨,为了体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上海市最大的“郊菜”交易市场——上海龙上华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近期推出免费提供“客菜”交易营业房及摊位一年,免收半年市场管理费,提供免费装卸等优惠政策。
新建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借鉴北京市郊区开办周末菜市场的公益性行为,由上海政府出面协调街道社区开办公益性的周末菜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实现大众受益的愿景;此外,公益性也是实现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

03多元化趋势

借助电商平台、超市、社区等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比较有效的方式,此外“,产销对接”“、批零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以及“农餐对接”“、社区直送”“、团购直销” 等都是减少流通环节、实现渠道多元化的有效手段,都能在保证上海市农产品供应顺畅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农产 品流通大格局。发展渠道多元化,拓宽渠道的宽度,形成各 渠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的流通格局,是农产品流通未来的 发展趋势。

04信息化趋势

信息化引领农产品流通全过程己成为农产品现代流通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信息化快速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基础保障和技术条件。农产品流通信息化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实现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推动农产品网上展示 和网上交易,不断扩大农产品的网上销售规模。

05绿色化趋势

农产品流通绿色化,一方面指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营无公害农产品,引导种养殖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另一方面指通过科学的物流设计、管理和实施,使农产品运输、包装和分销方案合理化、最优化。运输过程中采用无害、易处理、可循环利用的包装,尽量较少空载,提高流通效率,将降低对农产品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的任务作为流通绿色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产品流通的绿色化和品牌化将成为上海乃至中国农产品流。

上海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消费水平最高、市场辐射力最大、富硒功能食品最受重视的一线城市,是中国富硒农产品销售最重要的市场和窗口。因而,富硒农产品在上海滩有巨大的潜力。


更重要的是,进入上海市场不仅可以为各地优质富硒农产品带来可观的销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使全国各地“藏在深山人未知”的优质富硒农产品在上海市场打响品牌,进而使品牌的影响力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
为了帮助各地富硒农产品拓展上海市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将于2020年3月28至29日在上海举办“富硒好产品走进上海”大型展销活动,吹响了全国各地富硒农产品进军上海市场的“集合号”。活动亮点突出,得到各地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响应。

01“抱团”进军上海滩、众人拾柴火焰高

拓展上海市场成本高、费用大,单个地方或者单个产品推介方式,势单力薄。“富硒好产品走进上海”采取以重点富硒产区为主、其他地区积极参与、各地携手“抱团”进军上海大市场,整体力量大,有足够的力量邀请上海有关单位、采购商、市民、媒体参与活动,邀请媒体对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使活动的影响更大、效果更好。

02观展采购商与市民质量高、数量大

“富硒好产品走进上海”得到上海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届时组委会将携手上海方面的支持和协办单位,组织上海大批采购商观展采购,并通过上海媒体宣传推广邀请大批市民赴会观展采购,计划邀请采购商100家以上,邀请市民10000名以上,富硒农产品的展示、推介、销售和订货效果将十分显著。

03举办场地展示-推介-销售-订货效果好

“富硒好产品走进上海”举办地的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地处上海虹桥商圈,是上海农业类展会传统的举办场馆,是上海采购商和市民观察、体验和采购各地特色农产品的必去场所,有利于富硒农产品的产品展示、推介、销售和订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