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支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18年批准254个乡镇开展产业强镇示范建设。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19年共批准298个农业产业强镇。5年时间,建设1500个农业产业强镇。
相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农业、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的申报要求及申报名额来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的申报名额多,条件要求相对低,申报成功率大,每个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补助资金1000-1700万不等,你是否准备申报了?申报条件及要求是什么?怎么结合自身产业规模快速申报项目?申报材料该如何准备?
农业产业强镇的落脚点在产业上,多指在特定区域中,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农业产业的相互融合,这种产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更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产业,不同产业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也不同。农业产业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产业高度集中,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交换成本等,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种高集中度密集型的产业链条带动村镇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农业农村部(7月12日)发布,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家将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1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创建特色品牌、建设特色产品基地等。
2019年起,国家将加快建设乡村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镇域产业集群,用5年时间,建设1500个农业产业强镇,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申请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的条件:
1.政府重视支持有力。县镇两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意愿强烈,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在土地、财政、金融和人才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
2.主导产业基础牢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有力。东、中、西部地区镇域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亿元、2亿元、1亿元以上(国家贫困县及西藏自治区可放宽为0.3亿元以上)。
3.产业融合示范带动。围绕主导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长、主体多元、业态多样,类型丰富。镇域内有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中、西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分别达到2:1、1.8:1、1.6:1 以上(对国家贫困县及西藏自治区不作要求)。
4.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区位优势明显,功能定位清晰,发展目标明确,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原料基地、加工转化、仓储流通、服务配套等布局合理。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备。
5.联农带农机制紧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能够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县域平均水平10%以上。
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出炉共298个乡镇上榜(附名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批准开展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通知》,批准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等298个镇(乡)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选准主导产业,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丰富业态类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建设集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产业强镇,把就业岗位留在农村,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对产业强镇的指导,有力有序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加强相关项目资金统筹,形成合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资。承担建设任务的县(市、区)要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加强统筹,强化指导,推进落实。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扛起责任,加强对承担建设任务的镇(乡)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确保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力争一个自然年度内完成建设任务。
据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显示:进入批准建设镇(乡)名单中,北京只有房山窦店镇一处,而天津则有北辰区双街镇、西青区辛口镇两处。从省份分布来看: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镇(乡)最多为山东省,共有23个镇(乡)上榜。以下是2019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20年部分项目现在已经开始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