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家庭农场网官方网站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产品好无人信,你怎么走出自卖自夸的困局?

产品好无人信,你怎么走出自卖自夸的困局?

发布时间: 2019-08-30 阅读:(145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每个农场主都会遭遇信任危机不管承不承认,现在的确是一个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时代。回想计划经济时代,似乎工厂里生产什么,

每个农场主都会遭遇信任危机

 不管承不承认,现在的确是一个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时代。

 回想计划经济时代,似乎工厂里生产什么,地里长什么,最后都会被一扫而空,不存在无法清理库存的情况。

 但是,随着全民创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生产形形色色的产品,最终,交付给市场上的,是一堆又一堆重复的产品。

 农产品概莫能外。

 你说你的产品品质好,客人凭什么相信你,然后为你高出市场一倍甚至更多的溢价买单?

 “我会诚实地跟客人讲解,我们农场的蔬菜是怎么种植出来的,在生长过程中用了什么投入品,最后呈现的色泽是怎样的,外观为何会这样,口感客户可以自己尝,慢慢一点一点做口碑。”山西清徐县一李姓农场主这么告诉源味君。

他的做法很有代表性,毕竟,大多数农场都是这么干的。

 我姑且不说这样一点一点的解说是多么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只说,那些和普通蔬菜肩并肩摆放在柜台里的生态、有机蔬菜,它们的外形可能还不如一般的蔬菜光鲜亮丽,它们也不能言语,向世人说明自己颇为高贵的出身,以及售卖高价的缘由。

 我就差对客户发毒誓下跪了!”有农场主这么说,玩笑背后,我看到了深深的无奈。

 如何赢得顾客信任?

 相信不少人都能想到走品牌化之路,毕竟品牌的意义就在于此:降低用户选择成本,形成与用户之间的粘连,培养有忠诚度的用户。

 但源味君在之前的不少文章里,都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农产品做品牌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不是适合做品牌的首选,至少现在不是。

 标准化是品牌化的第一个前提,一个农产品的品牌要想做起来,要有标准的口感、形状、克重、包装、设计等等,农业看天吃饭的自然属性,让很多农场在这一关就倒下了。

 其次,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牌认知非常弱,基本上还停留在产地品牌的阶段。而农产品一侧,一直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农产品就不应该存在这种二次加工和品牌溢价。

 有个别品牌能把价格抬得特别高,但其实销量并不好,所以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办法说它的溢价真正起来了。

 对于大多数都在“裸奔”,想要走品牌化之路的农产品,实在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创造眼见为实的场景体验

 说了一圈,好像又回到原点。

 我们到底怎样用一个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我们的产品品质,赢得顾客信任,最终让他乖乖买单?

 源味君曾经去过湖南长沙的博野有机农场,说到如何做到真有机,接待我们的肖经理是这么说的:

 其实你说你是真有机,客人多是将信将疑,不打除草剂,人工除草多耗费很多费用,多打一点化肥,就能多出不少的产量,这些无一不在诱惑着我们。但我们相信,有一个上帝的望远镜在看着我们。”

那一刻,“上帝的望远镜”,这样一个说法让我觉得特别惊艳,也发自心底佩服踏实做农业的农人们的情怀。

 但她的说法能感动到我,却可能无法感动那些理性而固执的客户。

 能不能让“上帝的望远镜”走到现实,让相信“眼见为实”的客人们,发自心底地信任你?

 我们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你泡上一杯清茶,扫一下茶袋包装上的二维码,茶叶的产区、海拔、光照、生产期间所有投入品等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一清二楚地呈现出来。

 比起看似高大上的宣传广告,这样实打实的产地信息明显更有说服力。

 再进一步,系统将农产品供应链分解成种植、生产加工、包装、检验检测、销售等几个关键环节,以一维码、二维码、RFID等为数据载体,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管理。

 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农业、可视农业中最常见的农产品追溯系统。

那么,如何实现农产品的可追溯?这大概是每一位农人朋友最想知道的事。

我们有幸请来行业内的顶级专家——深圳德信数据的市场部总监晓来,他解开了源味君对可追溯系统作用于农业的一些困惑,在此,想分享给大家。

德信数据晓来:农场追溯主要价值有三个:降低消费端对产品品质的担忧,为产品提供卖点支撑,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农产品的品质问题,大多发生在生产阶段,将施肥、打药、喂养、防疫、检验、认证数据分享给消费者,通过数据比对,降低用户对产品品质的担忧。

通过物联网,能更好地挖掘产品卖点。最典型的就是京东的“跑步鸡”,通过给鸡计步数的方式,让产品价格高出普通走地鸡的1.5到2倍。

通过物联网,还能增加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用户在购买之前,就能通过追溯摄像头,查看产地环境,参与生产监管,投食或者浇水,增加用户的购买体验。

德信数据晓来:难点主要来源于应用成本用户接受度的问题。

以现有的技术,其实大部分的数据采集都可以实现自动化,将人工干预的水平降到更低,保障数据的可信度。但应用的成本非常高昂,很难通过产品溢价来均摊成本。

此外,从消费者接受度上考虑,物联网的概念比较陌生,必须要结合用户熟悉的认知领域,才能实现比较好的转化,如与食品安全相结合,与产品特色相结合,与消费体验相结合,让用户感受到实际的价值。

 德信数据晓来:

打造一个可追溯的农场,其实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昂贵。一是硬件成本,常见的有监控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等,根据不同的品牌,价格不同。

 二是软件成本,就是使用系统软件的成本。这个成本实际上是比较低的,通常一年300块钱就能搞定。比如,我们公司出品的“云上观展”物联网展示系统,全年花费只要98元。

 如果想要低成本地弄好可追溯化农场,那么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先采用软件设备+人工录入的方式来进行追溯信息的采集;当然,如果想要更精准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产品卖点增加对应的传感器,让产品卖点更突出,也不失为一种高明的营销策略。

让农业拥有更多可能

 相信很多人对京东“跑步鸡”2016年“双十一期间,一战成名的场景还记忆尤新。“跑步鸡”这个概念是刘强东发明的,给鸡套上脚环,通过运动传感器来跟踪每只鸡的运动数据,只有达到了2万步的鸡,才能上市。
一夜间,这只来自河北武邑的健康土鸡火遍了大江南北。 这是农业可追溯系统很经典的案例之一。

 其实,除了跟踪牲畜、远程监测作物,物联网+农业,还有更多的可能,比如,它还可以实现农场的精细化管理。

 最典型的就是,利用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土壤输入成分将农业产出最大化,并通过监控所有过程(比如灌溉用水)来减少浪费。

 采集温度、空气湿度、光线强度和土壤湿度等数据,通过不同传感器检测并连接到一个系统,实现水、肥、药的精量控制和病虫危害行为的预防,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

 在生产端,物联网技术可以发挥奇效,同样的,在销售端,也能展现它的优势。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一定会有辅助的电子商城功能。通过互联网(微信、头条等)将农场的追溯系统采集的信息直接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消费者能看到果蔬生长的过程,从而对农产品产生“情感联结”,能够最直观地帮农场挖掘产品卖点。

 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线上商城,消费者可以提前预购或者直接下单。

谈及农业物联网的未来,晓来说,总体而言,他对物联网技术非常乐观。

 这并非是对技术、设备方面的乐观。而是对消费者追求极致体验的需求非常乐观。

淘宝模式将生意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节省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降低了地域对商品流通的限制;京东模式将消费者对品质和效率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美团模式,解决了生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无人零售,节省了门店管理成本,提升了消费效率。

你能想象到下一次的消费升级是怎样的吗?

物联网几乎涵盖了所有你对于美好体验的幻想,未来你购买的农产品,可以都来自于最有竞争力的产区;你吃到的食物,都是按照期望的标准定制的。

你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与农场的经营和管理。可以按照你的口味,来调整种植和栽培的方式。

你甚至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嗅觉和视觉的实时感知,给你营造更加真实,更加有趣,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而这些技术都是现有的,已开始走向市场应用。所以,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之下,你还会愁客户不相信你吗?

来源:中国家庭农场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