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家庭农场网官方网站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特色农业如何见“特效”

特色农业如何见“特效”

发布时间: 2018-06-23 阅读:(52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近年来,各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如何把乡土品种做成特色产业,挖掘释放乡土品种的潜力。近日,《安徽日

近年来,各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如何把乡土品种做成特色产业,挖掘释放乡土品种的潜力。近日,《安徽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绩溪县进行采访调查。


“今年村里组织上保险,遇上跌价也不怕”

  ——发展特色作物,要未雨绸缪,避免走进“种什么什么多”的怪圈仲夏,天气渐热。位于群山深处的皖南,静谧而忙碌着。

  绩溪县金沙镇,过去多种水稻或蔬菜。这两年中药材种植迅速发展。穿行山间道路,两旁多是前胡,这在金沙村更成为主导产业,昔日常见的碧绿稻田全部变成这种根茎入药的中药材。

  58岁的金沙村起坑坞村民王振中是个贫困户。“身体不好不能出门打工了,便在家专心种前胡,去年价格特别好,每亩纯收入5000多块钱。”6月16日,见到记者时,王振中正在忙着夏管,给前胡除草、间苗。

  绩溪是典型山区县,田块小又不规整,不适合大型农机操作,但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中草药生长。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硬抓手,是增收脱贫的根本之策。 ”绩溪县副县长汪逸说,县里根据金沙镇种植传统,把前胡作为扶贫特色产业扶持,现在全镇有1600亩前胡基地。

  今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省农委也出台政策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到2020年要求每个有条件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都要建设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

  不过,从各地调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来看,往往遭遇“调增什么什么多”的怪圈,特色作物从生根到壮大成产业,并不容易。

  “前胡效益一直这么好吗? ”记者问王振中。 “前些年价格很低,就去年高。种的人越来越多有点担心。 ”王振中说。这也是种植户的普遍担忧。

  “搞特产种植不难,怕的是市场风险。 ”金沙镇书记张学农说,为此,县里安排专项资金为贫困户购买保险,非贫困户也可以购买,每亩保费200元,“如果前胡价格跌破每斤8元,差额部分由保险公司理赔。 ”

  价格稳定更多地要依靠稳定销路。记者了解到,目前金山镇的前胡销售方式依然很落后,缺乏议价能力。“亳州药商过来收购。人一过来开了价,我们就下地收。 ”王振中说,“他们讲什么价格就什么价格,不然卖给谁呢? ”

  “面积增加了,就必须考虑稳固的销售渠道。 ”张学农介绍,前段时间镇里组织几个村到合肥与大型药业谈订单,“谈妥了,农民收益就有保障了,前胡产业在金沙镇就能扎下根。 ”

  “名气小,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弱,根本原因是加工环节弱”

  ——基础好的地方应发展加工业,让特色种植在产业链延伸中成长为特色产业

  漫山遍野,庭前屋后。

  6月16日,在绩溪县家朋乡党坑村,记者目之所及,皆是山核桃树。笔直的树干上,葱郁的叶片疏阔地散开,尚未成熟的果实隐没在叶子间。树梢的叶片是橙黄色,正午时分,在阳光下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

  “提起山核桃,大家想到的都是浙江临安。其实我们这儿的质量更好,浙江企业年年来收。 ”党坑村村干部洪周杰说。

  这个地处天目山西脉的小村庄,是山核桃的优势产区。 “能种的地方全种上了。去年纯收入9万元。 ”聊起山核桃,党坑村方家组村民胡爱红嘴角含着笑意。

  山核桃已成为党坑村支柱产业,也是这个贫困村的脱贫主产业。在家朋乡,8个行政村全部有山核桃,其中4个是主导产业,是村民80%的收入来源。“山核桃是绩溪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县面积12.7万亩。 ”绩溪县农委副主任徐华琴说。

  但与一山之隔的宁国相比,绩溪山核桃产业并不强。

  “名气小,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弱,根本原因是加工环节弱。 ”徐华琴介绍,绩溪企业规模较小,加工产品单一,而且基本都是初级产品简单加工。虽然注册有多个商标,但没有一个优势品牌形成引领带动作用。这也导致虽然品质好、产量大,但多年来家朋乡山核桃依然主要以鲜果形式外销,既无价格影响力,也不能赚取加工利润,长期稳定增收存在隐患。

  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调结构初见效果,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农民脱贫致富有了“主心骨”。让这些产业进一步提效益,见长效,就要大力发展深加工业。今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重点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积极培育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打造本土品牌,提升附加值。 ”汪逸介绍,由詹氏山核桃和三只松鼠共同投资的现代化加工厂去年已经落户绩溪并投产。县里正酝酿规划,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并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著名商标。

  “有些山核桃树死掉了,准备改种中药和香榧”

  ——发展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防范结构单一带来的风险

  “一都柴,二都米,三都姑娘,四都被……”在绩溪县,这首民谣所说的“二都米”指的就是板桥头乡的优质水稻。即便在大力调结构的今天,这里的水稻面积依然不少。

  6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板桥头乡校头村,路边栽插不久的稻秧在阳光下翠绿翠绿的。 “今年统一选择‘隆两优黄莉占’,这是个国审优质品种,采用标准化种植,其中一部分打造有机水稻样板,采用合作社加农户方式,带动整村水稻种植转方式。 ”徐华琴介绍。

  前胡、山核桃、烟叶、高山蔬菜……在绩溪山区,能种的特色作物很多。调结构,如何选择特色产业?

  “根据土壤条件、种植习惯等,选择最合适本地的品种。 ”汪逸表示,绩溪县耕地少,要以绣花功夫走“小而精”路线。同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强求一个地方只发展一项产业,要合理搭配。

  同在校头村,沿着公路再走几分钟,则是大片的现代化茄子基地。村主任高伟正在察看紫茄生长情况。

  “原先是一季稻一季烟草,但烟草是订单式种植,这几年没了。这一带土壤特别适合蔬菜,又有种植传统。所以2016年开始组织大家种紫茄。 ”高伟说,去年种了一千多亩紫茄,一亩地能挣五六千元。

  山核桃也是如此。 “有些山核桃树死掉了,准备改种中药和香榧。 ”在党坑村,胡爱红说都种山核桃,担心价格波动大。 “我们也注意到家朋乡产业结构太单一的问题,万一市场不景气或发生流行性病虫害,难以抵御。 ”洪周杰说,为此这两年在引导农民发展香榧。

  调结构离不开技术。 “根据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及贫困村种养情况,围绕菊花、前胡等13个产业,县里编制了技术指导规程,派出技术员驻村指导。 ”汪逸说。绩溪县粮食局职工施忠辉就是这样一位技术员。见面时,他正在高伟的茄子地里忙碌着。

  “不能都种一样的,要考虑村民实际情况。 ”施忠辉说,“比如校头村小黄牛肉就很出名,所以扶持种牧草。 ”说话间,施忠辉带记者来到校头村西南。

  村道一旁牛棚里不时传来了几声“哞哞”声。附近地里牧草已收割了一茬。 53岁的村民刘同顺是个残疾人,也是贫困户。 “这牧草种下去能割三茬,一亩地产两万多斤。 ”刘同顺说,去年养了十几头牛,一头卖一万多块钱,下一步还要学青贮技术。如今,全县牧草面积已达1700亩。

  因地制宜,合理施策,特色农业才能见特效。

·记者手记·    把乡土品种做成特色产业

  发展特色农业如何选合适品种?从绩溪县的情况看,势必要因地制宜。

  农业作物多种多样,绩溪县为何重点发展前胡、山核桃等?一方面绩溪县位于皖南山区,具有优质的生态环境优势。另一方面,这些作物是当地传统产业,意味着此地适宜该作物生长,农民具有种植传统,这就形成了区域种植优势。就像家朋乡党坑村村民所说的一样,“别的地方种不了,种出来也不如我们的质量好”。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绩溪县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

  事实上,我省不少地方农业特色资源丰富,都有知名的乡土农业品种。这些品种没有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原因在于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开发。有些品种老化,不再适应市场需要,有些缺乏技术支撑不能提高品质和产量,还有很多没有市场推广和开拓,无奈于“酒香巷子深”。

  如何挖掘释放这些乡土品种的潜力?有关部门要对症下药,积极引导和扶持。要选育推广优质高产、适销对路的品种;要提供技术支持、改良种植模式,提高效益。特别是要帮助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拓展市场,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

来源:中国家庭农场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