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家庭农场网官方网站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李道亮 |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及方向

李道亮 |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及方向

发布时间: 2021-06-13 阅读:(89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数字乡村建设是立足于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数字乡村建设是立足于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李道亮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深入分析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及方向。

图片

数字乡村的内涵及背景

数字乡村建设是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基于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重要载体,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治理数据化、服务信息化以及生活智慧化,重构乡村现代经济发展形态,打造乡村治理信息化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我们要根据中国乡村的发展实际,深刻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新模式。

图片

国家战略的重要导向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等方面。

对此,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表示“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并要求“推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以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巨大潜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显著。因此,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农业劳动力方面,谁来种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主要的农业劳动力。在农业生产方面,如何种好地?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大多采用粗放的生产方式,靠天吃饭、经验种植,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高产优质生产影响巨大。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逐渐应用于农业农村领域,物联网、传感器、智能装备等新兴技术逐渐参与农业生产全过程,传统的人工播种、除草、喷药、施肥、灌溉、收割等过程均有智能装备代替人力实现,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育种技术、设施农艺技术等,使得农业由平面式的大田种植逐渐向集约型的设施温室立体栽培模式转型,由传统的农业生产逐渐向种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在农业发展方面,如何发展好农业?目前农业生产过程普遍存在生产周期长、劳动力及时间投入大、经济效益产出相对较少的现状,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

对此,应坚持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积极建立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相匹配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切实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意义重大。

国外数字乡村建设的一般规律

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是数字乡村的发展前提,宽带与电脑入户是其基本特征。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当前,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世界各国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普遍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如美国在农业领域,形成了以卫星网、互联网、物联网、遥感网等为支撑的农业相关信息服务网络。截至2019年,英国几乎所有的农民均拥有手机,其中82%可实现上网;几乎所有的农场均配备有电脑,且超过一半的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收益。

农业数据资源是农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靠,依靠数据决策成为基本趋势。农业数据资源是实现农业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将农业数据库的构建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及决策的基础研究项目,为科学决策、农业生产经营、政府宏观调控奠定了基础的数据支撑。如美国农业部已经建立了全国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提供60万份植物样品信息;英联邦农业局建立了包含动物科学、作物种植、农业生长环境、食品营养在内的农业数据库,年更新数据超35万条,为英国的农业科学研究及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生产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农业生产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信息技术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逐渐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加速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目前,全球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农业正在快速发展,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陆续搭建无人农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运转,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数字化是保障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精准施药、施肥是必然方向。绿色发展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大多数发达国家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理念进行农业数字化发展,其中以澳大利亚的农业绿色化发展最快,其生态农业的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9%。澳大利亚通过农业生长环境信息智能检测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保证了农业的绿色及高效生产。另外,新西兰特别重视土壤的保护及绿色化发展,通过计算机模拟为作物制定计划,实现少量多次施肥,以防止土壤退化。

数字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器,统筹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是必然趋势。城乡融合发展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数字化技术通过将网络设施、数字资源以及技术体系进行协同共享,极大地推动了城乡资金流、人才流和科技流的加速流转及转化。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数字化技术探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日韩等国家通过数字化技术探索推进乡村产业重构和建设,进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数字乡村发展后力不足,整体建设缺乏规划。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的要求,但目前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缺乏对所辖区域的彻底调研及了解,没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发展优势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数据获取机制欠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几乎所有的市、区(县)均没有成熟的基层数据获取途径,缺乏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基层数据很难及时、准确上报;尚未建成统一的基层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任务分工及统筹协调难度较大。

农业生产规模不足,生产数字化需求低迷。目前,大部分农业用地多以散户居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甚至个别土地因弃种变成荒地。此外,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种植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接受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科技创新供给不足,产业发展尚待提高。当前从事“三农”相关信息服务及信息产品开发的企业较少,产学研模式落地难度较大,适合“三农”特点的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动植物模型与智能决策准确度较低,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与城市以及其他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明显滞后。

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以城带乡挑战极大。数字乡村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城乡数字鸿沟短期内难以有效消除。再加上,数字乡村建设本身基础薄弱,缺乏大量专业人才及建设资金,导致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

加快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在满足乡村基本互联网覆盖的情况下,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推进5G网络设施建设进程,发展乡村5G典型创新应用。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鼓励“三农”相关技术产品、软件、终端的研发,并积极推动民族语言音视频技术研发应用,服务广大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利高效服务。以电力、水利、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方面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智慧乡村”。强化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动态掌握乡村土地利用和发展状况,实现对基本农田信息、土地区块、作物类型、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的有效监测监管。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苹果、棉花、糖料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打通基层数据共建共享。

促进乡村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

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积极开发乡村新业态,基于数字农业基础,打造认养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增加农业附加值。借力“互联网+”,进一步强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立智慧物流配送站,深化电商进村示范作用,形成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加快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深度融合,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

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基层“互联网+党建”平台建设,完善党员远程教育内容,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民意。深化乡村“互联网+政府”服务,打通市、县、乡、村四级数据互通,强化网上审批服务体系,实现农民群众 “办事不出村”“零跑腿”。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生,构建“互联网+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乡村网格化管理平台,确保“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打通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新通道。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司法机关、法律工作者、农民等联结起来,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程度和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质量。

深化乡村信息惠农服务

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统筹力度,优先倾斜农村地区学校,重点扶持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乡村地区教育的均衡、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与城镇教育同步发展。完善民生医疗保障信息服务,加大异地结算范围,提高异地就医持卡结算率。加快推进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机构信息共建共享,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需求;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实现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加快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丰富金融应用场景,采用新技术手段,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农户体验。

助推智慧绿色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普及农业智慧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数字监管检测平台,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促进农田节水,推动化肥减量使用,增加绿色有机肥施用量。完善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搭建农产品由田间到餐桌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保障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推广农村智慧绿色生活方式,科学规划农村居住环境,建立农村公共环卫体系,合理布局农村污水排放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优化农村绿化美化树种,因地制宜制订农村美化方案。建立健全村级饮水安全责任制建设,深化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建立乡村智慧绿色生态模式,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生态绿色、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乡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乡村生态保护方案。科学划定河流湖泊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合理规划、利用湿地,拓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数字乡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抢抓战略机遇,努力推进数字乡村新基建。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数字化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恰逢乡村振兴重要机遇,新基建等信息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向农村地区扩展延伸,加快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创新5G网络应用示范。避免乡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努力打造共建共享性乡村基础设施,致力于向高效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等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努力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根据区域发展特色及优势,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植大户,实施土地资源的适当、适度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过程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积极打造科技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释放创新活力,扎实推进数字乡村新业态。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优化农村地区创业环境,全方位吸引各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以数字技术带动乡村新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根据各地方区域差异性,以因地制宜发展信息化产业为基本原则,引导地方创业主体进行认养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开发。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数字乡村民生信息化。大力推进数字乡村民生信息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信息化手段跟踪脱贫人员的后续发展情况,防止脱贫后返贫,并精准监测意外致贫人员,采取合理手段进行帮扶。积极打造乡村金融、文化、民政、社保、就业、医保、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产业,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新动能。大力扶持乡村信息化龙头企业,强化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经营能力,鼓励精准农业、农产品品质检测、精准牲畜、农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领域发展壮大,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产业支撑。针对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相关企业产品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建立数字农业、数字乡村专项基金,培育和壮大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产业。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新格局。坚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统一整体统筹谋划,以智慧城市建设拉动数字乡村同步发展,引导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家园。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强化制度保障,形成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共同繁荣、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

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字乡村试点工程,加快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协会、联盟、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需求为牵引,以乡村为主体,不断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内容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李道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