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黑龙江海伦市联发镇凤臣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正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忙种麦。
2200亩绿色富硒小麦种植基地里,机车轰鸣,人声鼎沸,构成了一幅闹春图。
为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附加值,近年来,于凤臣将目光瞄向了小麦种植,并多番考察研究小麦加工方式,决定以小麦米、石磨面粉为主导产品。
2013年凤臣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通过吸引农户以地入股,打造绿色富硒小麦基地。
目前,已有48户农民以地入股,形成了2200亩的小麦种植区。
2016年,合作社的“玮拓”牌面粉和小麦米通过海伦市政府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搭建平台,走进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闯出了名气。
去年同黑龙江膳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协议,销售产品500多吨。
今年,合作社将与海伦市众诚富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开产品销售市场。 联发镇百发村农民刘臣对自己的“决策”很满意。他说,去年,他将家里的24亩地入股经营,到年底分了13000多元钱,啥心不用操不说,比往年自己种大豆还多赚2000多元。

“去年,我们入社的农户一垧地分红8125元,大家都非常认可。小麦基地是去年秋整地,今年,按一垧地增产1000斤算,农户年末就能分红9000元钱左右。”于凤臣把账算得明明白白。 据了解,今年,联发镇以转变土地经营方式为突破口,因地制宜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着力打造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和新的生产经营模式。
目前,已规划建设1个1.3万亩的高标准示范区,9个500亩以上的示范区,托管和代耕面积达8200亩。
除发展小麦特色种植外,今年还将在全镇重点推广万寿菊产业,主打小菜园种植,截至目前,落实万寿菊种植面积2400亩,预计每户可增收千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