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决策部署,2017至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批准创建了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3年来,各地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和兴农的创建宗旨,切实加强创建指导,加大政策支持,推进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政策解析
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国家农业农村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
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批准创建107个、认定20个国家级产业园,各地共创建1000多个省级产业园和大批市县级产业园。其中,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17年第一批批准创建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第二批批准创建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批准创建2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批准创建4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到2022年,全国将批准创建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未来三年将是产业园创建审批的集中期。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由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亲自主抓,可见其重要性;产业园项目由各县级农业主管机构申报,要成立由农业主管领导牵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领导小组,积极重视及配合相关创建工作;当地主导产业的经营企业可以作为参与创建的主体。
二、认定条件
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的创建工作通知文件,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1.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产业园主导产业实现“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已经形成,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充分挖掘,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加工、物流、休闲、研发、示范、服务等发展板块布局合理、相对集中、连接紧密。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30亿元,主导产业覆盖率达到60%以上,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0%以上,已建成大型原料生产区或产业带,形成对二三产业的有力支撑。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园区年总产值超过30亿元。产业园已经成为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示范区。贫困地区产业园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成为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
2.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高效规范
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按既定方案使用、规范合理支出,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创新方式,重点用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提升设施环境、科技支撑、品牌培育、产品营销、折股量化联农带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进度原则上超过80%。
3.技术装备水平区域先进
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体系健全,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应用成效明显,科研经费投入同比增长5%以上,与3家省级以上科研教育单位设立合作平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或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200人次以上。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规模经营显著,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产业园建设主体力量。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产业园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果菜茶等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成效明显,秸秆、农膜得到有效处理或利用,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园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80%以上。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5.带动农民作用显著
创新建立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形成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园内30%以上的农户加入合作社联合经营,建立了一批“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公司”等发展模式,农民能够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农业保险覆盖面广,在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
产业园所在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由党委或政府领导牵头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重大建设举措,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产业园重点工程进展达到预期目标。政府有效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建设,多企业、多主体建设产业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了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8.以下情况“一票否决”
产业园如出现“大棚房”整改工作不到位、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不当、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提供虚假资料骗取创建资格等情形的不得申请认定,并视情况追究责任。
申请创建的产业园,原则上不与本省已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相同;申请创建的产业园,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批准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区域,原则上不能重叠。
三、认定程序
采取产业园绩效自评,产业园所在县提出认定申请,省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审核推荐,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审定的方式开展评价认定工作。
1.绩效自评
各产业园在全面总结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和发展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照创建方案、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方案和认定条件进行绩效自评。
2.创建数量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按照相关因素测算下达各省开展创建的数量指标,超报不予受理。
3.县级申请
自评认为达到认定条件的产业园,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认定申请。
4.审核推荐
省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对申请认定的产业园进行审核并出具意见,符合认定条件的向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推荐。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批准工作由省级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不再组织创建评审。
5.两部认定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对各省报送的拟创建产业园名单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备案。对审查确定为符合条件的,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公布;对审查确定为不符合条件的,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直接取消创建资格,不再递补。
符合创建条件的,经公示后可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经一定时间建设达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标准的,可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6.支持方式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通过定期监测、绩效评价、实地核查等方式,在批准创建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评价认定工作。中央财政通过奖补方式,对批准创建和通过评价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不同情形予以适当支持。
四、创建经验
近年来,各地建设了一大批各类性质的农业园区,农业园区已成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各地的实践探索,为产业园建设积累了经验。
1.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和兴农的根本宗旨
这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姓农,就是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核心。务农,就是要围绕农业干,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为农,就是要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兴农,就是要吸引和集聚现代要素,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使农民、政府、企业多方得利。对此,始终要把姓农、务农、为农和兴农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根本宗旨,不能偏离。
2.坚持有基础、上规模、高标准
总结已批准创建和认定的产业园,有三方面的共同特点:一是基础好。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竞赛”,要优中选优。已认定成功的产业园中有90%处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相当部分都是省级创建或认定的农业园区,硬件基础、制度基础、工作基础都非常好;二是上规模。这些产业园高度重视规模和要素集聚,推动建成规模化种养基地,培育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高标准。这些产业园高标准农田比重高、规模经营水平高、绿色发展成效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好,尤其是产业发展标准高。如五常大米产业园、潜江龙虾产业园,无一例外把产业做到了全国最大最强。
3.坚持科学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
107个已经批准创建的产业园,都编制了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还要把规划作为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聚合资源的过程,认真研究、深入研讨,按程序审批,形成统领产业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强化实施。广西横县用了近40年时间规划发展茉莉花产业,由无到大、由大到强,目前全县茉莉花、茉莉花茶产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
4.坚持产业融合和企业聚合,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已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普遍把产业融合和企业聚合作为“牛鼻子”,牵引全产业链发展,以优势资源为依托,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一类是以优势资源为依托推动产业融合的产业园,依托优势资源,建设农产品生产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与加工互为依托、相生相融的发展格局;一类是以加工园区为依托推动企业聚合的产业园,依托农产品生产大基地,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园区内集群发展,形成了上下游协作紧密的生产经营群体,有力地促进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可以说,产业融合、企业聚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产业园发展建设的第一要务。
5.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营、农民参与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发挥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面的作用。政府要主导产业园建设管理,已经认定的产业园,普遍成立了高规格的产业园管委会,甚至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牵头,并国绕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企业主营产业发展,负责产品开发、企业经营、产品营销等具体业务,政府不能干预和替代;农民参与经济活动全过程,要通过政策和机制创新让农民参与到各环节中,分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
五、申报提醒
根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引》文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原则上应从省级产业园中择优遴选。目前,各省(市、区)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湖北省也有望于近期启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相关单位可提前准备。

来源:中国家庭农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