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畈村的“逆袭”之路:一个普通山村的产业革命
在安徽省岳西县菖蒲镇,有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庄——毛畈村。1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土地贫瘠、产业单一、村民外出打工的贫困村。如今,它却以“茶树花加工厂”“高山泉水大闸蟹”“火龙果基地”和“袁家渡”乡政府村文旅品牌闻名,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
毛畈村的秘诀是什么?
答案就藏在他们的“特、精、融、借”四字产业发展模式中:因地制宜抓特色、提质增效做精品、三产融合拓路径、借力借智求突破。
二、毛畈村的三大核心经验,值得村干部学习借鉴
1. 特: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人无我有”的特色产业
毛畈村地处大别山区,土地资源有限,但他们没有盲目跟风种茶叶,而是选择“另辟蹊径”:
● 茶树花加工:利用当地茶树花开发茶饮、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年加工6000斤,为村集体增收几十万元。
● 高山泉水大闸蟹:检测发现山泉水富含矿物质后,引进大闸蟹养殖技术,建成50亩养殖园,年产量超万只,单只售价50元,供不应求。
● 火龙果+红米+羊肚菌轮作:根据气候特点种植火龙果(亩均收入过万),搭配生态红米和羊肚菌,形成“一年三收”的立体农业模式。
启示:
● “特”是生存之道:村干部要跳出“种粮种菜”的思维定式,挖掘本地资源的独特价值。
● “敢试敢干”是关键:毛畈村曾因失败项目“三战三败”,但他们顶住压力,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2. 精:提质增效,打造“人有我优”的产业链
毛畈村不仅追求规模,更注重品质与附加值:
● 标准化生产:建设SC认证的果酒厂、茶树花加工厂,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 品牌化运营:注册“袁家渡”品牌,开发“吃喝玩乐购”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 科技赋能:与高校合作,引入智能农业技术,提升火龙果、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启示:
● “精”是竞争力之源:村干部要推动传统农业向“精致农业”转型,用标准和品牌打开市场。
● “借智”是捷径:毛畈村通过校地合作(如安徽理工大学团队)解决技术难题,村干部可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
3. 融:三产联动,构建“农旅文”融合生态圈
毛畈村的产业布局绝不止于农业:
● 一产做基础: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提供优质原材料。
● 二产延链条:建设加工厂,提升产品附加值。
● 三产促增收:打造袁家渡农业公园、竹筏漂流、研学基地,吸引游客“留下来、住下来”。
数据说话:
● 仅2024年,毛畈村通过旅游产业实现年收入超百万元;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启示:
● “融合”是发展之道:村干部要打破产业界限,推动农业与文旅、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 “三生合一”是目标:毛畈村通过改善环境、完善配套(如自来水、柏油路、文化乐园),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统一。
三、毛畈村的“精神密码”:村干部的担当与群众的智慧
1. 村干部:从“观望者”到“领头雁”
● 姚有志书记的“破局”勇气:面对村民对葡萄种植的质疑,他带头成立骏发生态农业公司,以“四方入股、四马分肥”模式化解矛盾。
● 驻村工作队的“跑断腿”精神:10年间争取上千万元项目,将柏油路修到家门口,让村民喝上自来水。
启示:
● “领头雁”决定发展高度:村干部要敢想敢干,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 “群众路线”是根本:毛畈村通过“院子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凝聚共识,让村民成为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2. 村民:从“等靠要”到“主动干”
● 返乡创业潮:70后女村干部严淑芳通过抖音直播推广农产品,粉丝超8.6万;在外创业的方百林、叶启航回乡发展民宿。
● 村民的“凡尔赛”:如今的毛畈人“埋怨”手机里全是自家特产广告,却也自豪地感叹:“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启示:
● “激活内生动力”是关键:村干部要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如土地入股、分红)调动村民积极性。
● “新农人”是希望:鼓励青年返乡、能人带动,为村庄注入活力。
四、写给村干部的建议:毛畈经验的“可复制性”在哪里?
1. 找准“特”字突破口:
○ 你的村有山有水?可以发展民宿、垂钓。
○ 有特色农产品?尝试深加工或电商销售。
○ 有红色文化或民俗?打造文旅IP。
2. 用好“三变”改革工具:
○ 资源变资产:将闲置土地、房屋流转整合;
○ 资金变股金:引导村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
○ 农民变股东:通过分红共享发展红利。
3.借力“外脑”破难题:
○ 邀请高校、企业、电商平台参与产业设计;
○ 学习毛畈村“直播助农”“文创赋能”等新营销模式。
4. 坚持“久久为功”:
○ 毛畈村10年磨一剑,村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一任接着一任干。
结语:乡村振兴,发展是硬道理
毛畈村的实践证明:没有资源的村庄,也能靠智慧逆袭;没有条件的村庄,也能靠创新突围。村干部要像毛畈村那样,摒弃“守摊子”思维,用“特、精、融、借”的方法论,把“穷山沟”变成“聚宝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今天你敢迈出第一步,明天全村就能奔向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