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家庭农场网官方网站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安徽省食用菌行业食药用菌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展示(九)

安徽省食用菌行业食药用菌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展示(九)

发布时间: 2025-08-22 阅读:(107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南陵县食用菌产业近年来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芜湖云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紧密协作,在

南陵县食用菌产业近年来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芜湖云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紧密协作,在专业化制棒、集约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模式下,形成了大棚覆土香菇栽培基地、山区秀珍菇集约化栽培基地、山区平菇简易温控种植基地、圩区双孢蘑菇栽培基地、圩区珍稀草腐食药用菌基地(姬松茸、大球盖菇、草菇等)等五大特色基地,合作社种植基地通过引进智能化温控设备和配套技术,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换代,打造了“工厂化种植、方舱种植、温控大棚种植”的“三驾马车”并进发展新格局。


同时引进“秋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林下仿生态香菇种植”模式,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利用本地资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坚持“五统一两标准”,外联市场找订单、内联农户扩基地,促进村集体和股民增收致富。


南陵食用菌产业的“龙头企业带两头”、“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示范”、“基地+农户积极跟进”的发展模式,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案例,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模式,为助力乡村振兴

南陵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深耕菌菇产业,依靠科技兴菇,走出一条极富区域特色的致富之路。


这样的合作社,南陵县光从事食用菌产业的就有芜湖市金祥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南陵县奋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南陵县民一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南陵县联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十多家合作社。其中南陵县奋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22年11月18日,位于天官村境内,由南陵县工山镇天官村、红星村、戴汇村联合创建,各村等额出资50万元,注册资金共150万元,当前主要经营鲜干香菇的生产与销售。


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香菇大棚总面积达10000平米以上,年生产香菇30万棒以上,年产鲜品菇50万斤,年产值达300万元。同时合作社还着手研发香菇系列产品、计划开发亲子采摘等休闲体验服务,从而增加联合社收入。


联合社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荒坡土地,盘活了原合福高铁废土场,不占用耕地;项目地森林覆盖率高,富氧、大温差的小环境,容易形成优质菇。合作社创新联农共富机制,二期规划近50亩新型温控大棚,即将投入生产中。2024年合作社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和“芜湖市蔬菜标准产业园”。


主要做法

1、实施背景

南陵县地处长江南岸,属于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素有“芜湖米市 南陵粮仓”的美誉,曾经作为“安徽省特色蔬菜十强县”、安徽省安全优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所产食用菌在“长三角”地区曾经风光一时,深受上海、杭州、南京市场青睐,影响力巨大。   经过多年的区域化布局和特色化栽培,已初步形成大棚覆土香菇栽培基地、山区秀珍菇集约化栽培基地、山区平菇简易温控种植基地、圩区双孢蘑菇栽培基地、圩区珍稀草腐食药用菌基地(姬松茸、大球盖菇、草菇等)等五大特色基地。南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用实招、下猛药”,创新发展模式,食用菌产业逐步走上快车道。但在实施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由于用地指标的限制,相当多的乡镇新发展的食用菌基地,只能选择和利用林地和荒山及少数废弃的校舍;同时国家对非粮化、非农化用地的严格管控,受设施化条件的限制,多数回乡再创业的新型农民及经营主体,苦于“一地难寻”,很多项目搁浅或被迫中途夭折。“一地难求”将是近年长期困扰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


(2)传统种植方式存在管理难度大,能耗巨大、地方资源利用率不高、季节性过剩和或短缺,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


(3)种植的品类单一,过于集中在秀珍菇、平菇、香菇等少数品种上,不利于产业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和大众对优质菇、健康菇的重视,对功能性农产品和营养平衡的旺盛需求,食用菌产业将倒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成果转化,带领整个产业通过环境精准控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多渠道循环利用、新型适用的“轻简化”技术,使食用菌产业走出“严重内卷”的怪圈,换发新的活力。


2、主要内容

(1)依托龙头企业,变“全能型”为“专业型”,只做分工协作的一份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立的“芜湖云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菇公司”),是南陵县境内最大的食用菌企业,为了带动相关的食用菌产业,自2019年起在许镇镇投资一亿多元,新建一个日产达15万棒的现代化菌棒厂,实现了多种特色食用菌的反季节、周年化、不间断生产。通过“云菇公司”与各乡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协作,按照“集中制棒、分户管理、统一销售”的思路,实现“二场制”管理,精准温控发菌、大温差刺激出菇等新工艺、新技术,节约了生产成本5%以上,菌菇的产品品质和产量均有明显的提高,菇农平均增收10%以上。


(2)促老旧基地的升级转型,从“看天种菇”到“全年种菇”。上世纪末,南陵县诚信食用菌合作社的基地里一直沿用传统的方法种植双孢菇、平菇等菌菇,在市场的波动下时好时坏,不温不火。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基地负责人钟华敏多次赴浙江龙泉市、江山市考察,引进了移动式温控设备和智能装袋、灭菌、接种设备,改进了网格式立体培育秀珍菇的方法,当年他们的秀珍菇基地的产量就有了新突破,效益翻了一番多。在建成的15000㎡的新型保温出菇房里,钟华敏兴奋地表示,有了这个“大神器”,今年基地的秀珍菇、平菇完全可以实现周年供应市场,基地会迎来一个划时代的大变身,再也不会担心雨雪天气和高温对菇棚的影响,颤颤惊惊靠天种菇的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受此启发,家发镇的联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也紧跟着仿效和改进了他们的菌菇生产大棚,引进配套设备,完成相关的升级转型,目前其智能化秀珍菇培育中心可以年生产400万袋秀珍菇,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基地和菇农增收500万元以上。


(3)特派团助力秸秆华丽大变身。“南陵食用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是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重点帮扶南陵县进行技术改造和新品种研发生产,服务基层菇农。在2022年冬季,特派团就开始在南陵县布点4处,进行了“大球盖菇轻简化仿生态栽培”的试验示范课题任务,在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多次上门服务演示下,经过3个月的精心管理,所有的试验田均获得巨大的种植成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和种植经验,2025年秋冬季,几家合作社将发展500亩的大球盖菇。作为秸秆综合利用和消化的最佳渠道,作为冬闲田轮茬的好模式,“秸秆变菇”必将成为我地推广新项目的热点,“像种菜一样种菇”也将是未来我县菌菇产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林下香菇种植成为回乡创业的新模式。为了帮扶南陵县一批回乡创业的“新菇农”,科技人员为他们针对性地“量身定做”了菌菇系列种植新模式,重点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和销售瓶颈,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市科技特派员金钟帮助下,分别在工山镇工山村、大工村,开展了“林下仿生态香菇”的种植示范,利用闭郁度较高的松树林和竹林,采取靠棒式仿生态种植,种出高品质“生态菇”。由于林下环境更适合菌菇生长,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易管理、品质佳的特点,目前又有多家合作社和菇农前来洽谈合作,邀请现场指导,引进该项技术发展林下菌菇。在2024年《林下香菇种植技术规范》入选芜湖市地方标准编制目录。


(5)菌菇方舱,合作社增收“新引擎”。菌菇方舱是南陵县许镇镇民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去年利用衔接资金最早规模化种植的,现在一共8个种植方舱,方舱内可以根据不同的菌菇生长所需的水、肥、温、光、气等生长因子,通过安装的设备进行环境精准开展、开展数据收集,存储、分析、传输到后端数据中心,再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调整不同阶段的技术参数,建立整个生长期管理的职能模块,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傻瓜化”生产。由于是密闭的小环境,容易实现可控自动化,管理更加方便轻松,这也大大地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为种植户带来更加可观的收入;同时它缩短了生产周期,实现了提质增效(增产增收),在这样的菌菇方舱生产的秀珍菇,一年可以出12茬以上,而普通的栽培环境只能满足1-2茬。基地负责人时根兰告诉记者:“秀珍菇经济价值高,市场接受度好,品质有保障,优质菇比例高。今年3月,村里跟云菇生物签了生产代销合同,销路不愁了,我们只管专心生产!”。技术人员经过了几轮试验和探索,如今采用“云菇公司”的液体菌包与栽培配套新技术,一个菌包能产秀珍菇6-7两,秀珍菇A菇率跃升至90%以上,预计在7-9月的销售旺季,收入能达20-30万元。“这些营收是合作社的,未来将用于建设改善乡村基础设施,造福村民,秀珍菇产业给村里带来了新希望。”


3、主要技术

(1)通过新建标准化的温控大棚和智能菌菇房,利用环境控制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物联网技术、液体接种技术、温差刺激技术、新风循环来控制子实体生长状态的技术,在工厂化出菇房和菌菇方舱内,常年种植高品质鲜菇产品。

(2)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和温控技术,促进秸秆、草料等农作物废弃物转化,生产大球盖菇、双孢菇、草菇等草腐菌,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变废为宝。

(3)利用林地,采取仿生态种植模式,通过喷水、揭盖农膜来调节温度、种植香菇、木耳、大球盖菇等,壮大林地经济。


4、运营模式

南陵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运营模式,它是由村集体占大股,村民认购占小股组成的合作社,合作社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利用本地资源,选择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实现共富多赢。这其中就有4家不约而同地选择食用菌作为村集体打造的主导产业,并取得良好的收益。它们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坚持“五统一两标准”,外联市场找订单、内联农户扩基地,通过合作社保底收购,品牌化市场溢价分红。


经验效果

1、经济效益

以南陵县奋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例,由于集中管理、责任措施到位,种植的香菇朵大肉厚,每个大棚年产值相比普通菇棚提升35%以上,参股合作社的农户平均增收2.3万元;通过研发香菇系列产品,制作的手工香菇酱、调味香菇粉、休闲香菇脆片等,每年多增收18.7万元,既规避了市场风险,又延长了价值链。


2、社会效益

通过食用菌项目,在秋冬季节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让村民通过菌菇生产、现场管护、采收分级、异地运输、加工包装、宣传营销等环节,实现就地就业,促进农村冬闲季节劳动力闲置的就地转化和使用;同时通过专家指导、定期培训、现场演示、外出交流这系列“组合拳”,严格培育了一批懂技术、爱学习、抓信息、闯市场的复合型新型农民队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3、生态效益

食用菌项目的开展,以前本地废弃枝丫材、秸秆、草料等资源,尤其是稻草、谷壳通常只作劣质燃料或丢弃浪费,通过生产菌菇将这些农副产品下脚料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使农业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利用型发展;菌菇的废料又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和其他菌菇基料再利用,通过这样的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减少了焚烧污染的危害,改良了土壤和修复周边的生态环境。


4、项目持续性

在南陵县多种食用菌项目的运行实践中验证了,引用的这些技术是科学严谨、成熟稳定的,一旦推广就会带来不一样的改变。它可复制性和易操作性,为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5、推广应用价值

南陵县的食用菌项目既有传承,更有创新;既有地方特色,更有广泛的适应性。林下香菇成功的种植模式近年来推广很快,已经在泾县的茂林扎根复制,为当地山地经济树立了样板。民一村的食用菌智慧种植方舱,外地慕名前来参观考察的络绎不绝,它突出的经济效益、稳定方便的操作模式、精准可控的集成技术,节能环保的生态理念,将是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热点。


南陵县食用菌产业的“龙头企业带两头”、“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示范”、“基地+农户积极跟进”的发展模式,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案例,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模式,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引领示范。

来源:南陵县农业农村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