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2019,我真的不想种地了!

2019,我真的不想种地了!

发布时间: 2019-03-02 阅读:(82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现在的农民如果你问他,要是有别的事可干,你还会种地吗?答案基本一致:肯定不会种地!为什么身为农民却不愿意种地呢?四大原因

现在的农民如果你问他,要是有别的事可干,你还会种地吗?

答案基本一致:肯定不会种地!

为什么身为农民却不愿意种地呢?四大原因个个扎心

1:粮贱伤农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这几年全球经济环境不好,粮价大幅下跌,而我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境地,不得不跟随国际市场调节粮价,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粮价下跌。现在国内的农民种地收益基本全靠卖粮,粮食价格一下跌,农民的收益也会跟着下滑,当种地的收益不能养家糊口的时候,咱农民就会放弃种地这个职业。

2:打工赚的比种地多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有的地方种一季粮食,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赚的多,那我们肯定哪里钱多往哪里奔,也就形成了身为农民的我们,打工是主业,而种地成了副业,自然不会对种地上心,能糊弄就糊弄,种地技术不进步,收益便会减少。

我个人认为这是比价错误,就像玉米改革一样,要让玉米、大豆、水稻的收益都差不多,才不会出现某一个品种疯狂的多起来,种地和打工之间的选择也是一样,如果打工的收益和种地的收益都差不多,那我想还是有很多农民愿意种地

3:种地成本一直上涨

粮价下跌,成本跟着下跌,农民的收益也能保证,但是现在我国的农民面临的问题是,粮价天花板下压,种地成本地板抬升,受到双重挤压,农资、人工等等成本年年上涨,更加压低了农民的收益,让农民觉得种地无望。

4:补贴是杯水车薪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众多,无法利用补贴来让农民的生活变的更好,国家也不是没有加大力度,但是对于几亿的农民来说,还是太少,而且补贴落实情况也让人无奈,中间环节贪腐情况时有发生,该得的得不到,不该得的一分不少,国家对于补贴的钱花的不少,但是有的却没有用到刀刃上。

我们不是不想种地,有的时候地真种不下去了!

在茫茫农业大海中,认识了不少农场主,有的在农业海域漂洋过海达到了当初的梦想(必定少之),更多的是一把心酸泪珠。听听我身边的这位朋友怎么说的!

投身农业有5年了,除了收获一身的疲累还有就是满满的一屁股债。每年都在投入,每年都在失望之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年,然后每年的年底都在收获越来越多的债。

我相信很多地主都有这样的经历,投入了几十万、几百万的地主更是如此。

你以为你是地主其实不过是佃户

很多从事农业的人,都是赶着黄金十年在城市里抛洒汗水无数,然后挣了些钱,抱着对农业的热爱,听着政府对农业的各种支持政策,怀着无限美好的憧憬,掏了自己的腰包,然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实际上这部分人现在是最难的,也是最受伤的。

城市化是历史的潮流,也是最大的趋势。想在农业上搞出名堂简直就是逆流而行,逆流总是很费劲,有成功者,但更多的是赴难的先驱。

我们的国情还没有发展到你能够逆转城市化那一步,虽然它最终会到来,但十年、二十年内还不会出现,所以你得能承受这份孤独。

一句话,农业不是主流。

农业的转折点还没有出现,尤其是果农。

现在的农业是一群60-80岁的老农民和各种机器相配合在支撑。

不可否认,这群人正在并且多半丧失照顾所有土地所需要的精力,但各种各样可租赁的农机和农业服务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所以想让农民彻底放弃土地,一二十年内还不太现实。

要流转土地还得要钱,给少了还不行。我不得不告诉你我们目前残酷的现实,我们才是实际上的佃户。

有人壮士断腕更多的在苦等煎熬

很多人实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行过农业生产,尤其是种果树这一批人,在某些领域小有积蓄后看别人挣了钱头脑发热就一头扎了进来。

估计除了地租和道听途说的亩平均收入之外,完全没有考虑过农业还需要一些品种考虑,一些人力工资,一些社会关系,一点风土人情,一点草会长、地会旱会涝的常识。

更不用说局部小气候、品种特性和地域性差异。

大家都计划着两年三年要回本,要挣钱,结果是干了好多年,最后发现,盈利的希望越来越遥远。

前期的资金已经投进去,产出还完全看不见,丢了不舍得,干下去又没钱,成了鸡肋。

有人壮士断腕了,可是能做壮士的又有几人?都是在熬,借钱也得熬。

再过两三年如果农业还没有产出,估计很多人连钱也借不来了。

这很残酷,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全行业产能过剩整体消费水平下降

现如今,不论媒体是怎么宣传经济如何如何增长,事实上是人们的整体消费能力是在下降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全行业的产能过剩。

在这一点上,工业方面反应是比较快的,农业的滞后性决定了它的表现期比较长,现在的过剩是过去5-8年积累的结果。以我从事的果业种植为例,一大批果树还没有进入挂果盛产期,这个产能过剩时间还能往后持续至少3-5年。

接下来我们很可能看到大批的地主跑路,我们这里200亩以上的地主已经跑完了,最早跑的是流转了1500亩地的家伙,两年时间被直接撂倒。

如果你的地里种了一些西瓜、香瓜、朝天椒之类可能还好些,但是如果是地瓜、山药蛋子之类就有些麻烦了,销售太费力。选择品种也很重要

这些东西收拾不干净,并且扎堆不好卖,价钱上不去,坏的还出奇的快,堆放会发热,摊开易冻坏,储存起来要么挖坑要么打窑,搬进搬出得要人工。

这种麻烦,你在租地的时候,根本不曾考虑进去。

这是我观察和经历过的事情,那么农业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出路在哪里很简单也很难办

滞胀一直在发生,各种荒唐的局面都会出现,最经典的表现就是把牛奶倒进河里,把成车的果子抛进海里。

出路在哪里?很简单也很难办:做精品

不要再贪图规模,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在过去三十年大行其道,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惯性,以致于低成效大规模的重复在各个行业普遍出现,政府机构为了在短短的任期内出政绩出成效,他们可以这样做,因为他们没有成本,只需要一纸计划、几枚红章就可以办到。

问题是作为自然人,什么都要自己弄,还得考虑一家老小,还不知道自己“上辈子作了什么孽”老天总和自己过不去。

你想想看,连保险公司都不愿开农业项目的保险,你就知道农业的风险有多大。保险公司多精啊!

再强调一下,做精品。长期坚持下去,不然没法活下去。

质才是唯一的取胜之道。

看看身边挣钱的几位大佬,你就能明白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市场、技术、资金缺一不可。不要只拿着资金就想硬上。

最后,劝各位请珍惜自己的身体,干不动就歇歇,到处都有累死的牛,哪里也没耕坏的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本儿什么都能挣回来。

来源:中国家庭农场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