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进入攻坚期,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安徽各地积极探索,注重因地制宜,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这里是位于淮南市凤台县的安徽最大的中山杉育苗基地,30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分拣作业。目前这里正在培育的幼苗达到600万株,经过繁育、移栽后,一亩地将为当地群众增收6000-7000元。
淮南市凤台县天香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副秘书长 桂其兵
现在总的基地面积将近一万亩,我们都是优先使用贫困户,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
而在半年前,这个县还一直处于扶贫产业特色不明显的困境中。凤台县扶贫办扶贫专员朱峰告诉记者,虽然他们这并非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但现有贫困户中70%多是因病因残致贫,属于扶贫攻坚中“最难啃的那块硬骨头”,产业发展能力十分薄弱。
淮南市凤台县扶贫办扶贫专员 朱峰
如果没有好的产业,那么就说明我们的脱贫攻坚的后劲不足,最明显的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扶贫小额信贷,找不到合适的产业项目与贫困户结合。
安徽凤台农村商业银行 副行长 刘荣海
县里面给我们下了2618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任务,但是一季度,我们精挑细选,选来选去符合我们条件的只有7户,大概放了十几万块钱(贷款资金)。
扶贫资金怎么才能用在刀刃上?没有特色扶贫产业怎么办?当地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决定大力发展中山杉林木繁育项目,这种林木具有速生、抗病、抗风、耐水、耐盐碱等优点,经济价值十分可观;凤台县中山杉培育历史已有多年,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瞅准这一项目后,当地将这一特色产业和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中山杉育苗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得多重稳定收益。
淮南市凤台县桂集镇黄庙社区 贫困户 王西现
搁这干活 一天60块钱,离家还近,还能照顾家,是脱贫致富的道路。
截至目前,凤台县中山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已经吸收805户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3000多万元,林业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用特色资源带动特色产业,安徽积极探索“双特色”扶贫之路,促进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在黄山市黟县,黑茶、黑果、黑粮、黑鸡和黑猪等“五黑”产业,也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新引擎。建成不久的黟县茶文化博物馆,内部墙体、楹联、牌坊等全部使用古黟黑茶茶砖砌成。
黄山市天方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东
我们古黟黑茶的大部分的原料,选用的就是当地的夏秋茶,从而带动了茶农 ,每年增收6000到7000元。
除了黑茶,被称为“黑果”的香榧也是黟县重点发展的特色扶贫产业。
黄山市黟县宏村小康香榧专业合作社 社员 查荣新
我家种了香榧树有六 七亩,(能收)1000多斤,(能卖)10000多块钱,参加了合作社,也不愁销。
目前,黟县已形成了十大“五黑”产业示范基地,并成立“五黑”区域品牌运营管理中心,走精细化和品牌化发展之路。
黄山市黟县副县长 刘菁兰
我们在推进“五黑”产业发展的同时,与我们脱贫攻坚相结合,全方位地使我们这个“五黑”产业,能够促进农民的增收。
据农业部门测
算,今年上半年,安徽省特色种养业扶贫带动270.8万贫困人口人均直接增收1625元,同比增长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