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沈丘县红薯加工成农民致富支柱产业

沈丘县红薯加工成农民致富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 2018-02-16 阅读:(18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小粉皮圆又圆,娶媳妇盖楼不作难。挣大钱不出家门口,乡村振兴勇向前!”这是沈丘县付井镇杨庄村村民杨井业编的顺口溜。今年67


“小粉皮圆又圆,娶媳妇盖楼不作难。挣大钱不出家门口,乡村振兴勇向前!”这是沈丘县付井镇杨庄村村民杨井业编的顺口溜。

今年67岁的杨井业原来家境贫寒,这几年靠加工粉皮,不但娶了儿媳妇,还盖起了两层小洋楼。

杨井业所在的杨庄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粉皮加工专业村。寒冬,这里一个个制作粉皮的工棚里炉火正旺,热气腾腾的大锅里漂出一张张粉皮,村庄内,田野中,到处是晾晒粉皮的场景。

杨庄村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村里做粉皮已有近百年历史。在精准扶贫中,政府发放“到户增收”项目资金42.8万元,帮助村民改造、建设加工粉皮工棚107个,建起了3个半自动化生产车间,使粉皮加工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正是加工、销售粉皮旺季。村里从事粉皮加工的村民达500多人,年产粉皮30多万斤,纯收入突破300万元。

如今,沈丘县有杨庄村这样的粉皮加工专业村20个。

沈丘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黑土地面积9万亩。据有关农业专家测试,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酸碱适中,富含钾、钙、镁、锌、钼、硼、铁等多种元素,适宜小麦、玉米及茎块类作物生长,特别适宜红薯的种植。为提高红薯的附加值,让小红薯成为乡村振兴的拳头产业,该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将收获的红薯加工为粉皮、粉条等。这里生产的粉皮、粉条,晶莹透亮,口味纯正,滑溜筋道,因蕴含着浓浓的“土”字,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品,倍受消费者喜爱。

在销售粉皮时,村民们认识到:产品没有商标,进不了大超市,在地摊儿卖的价钱低。现实让该县农民认识到了绿色生态品牌和商标价值的重要性。在县工商局、农发行等部门的因势利导下,冯营乡李寨村率先注册了“黑土地”商标,把自己生产的粉皮向全国各大城市推销,单价由原来的每斤6~7元升至11~14元。

李寨村村委主任王向阳说,贫困户王向海去年承包5亩地种植红薯,加工粉皮8000斤,目前纯收入有望突破6万元。十九大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让王向海提升了精气神,他决定再承包5亩地,进一步扩大粉皮生产规模。“加工粉皮操作简单,挣钱容易,搞乡村振兴,这手艺用得上!”王向海攥起了拳头。

去年,沈丘县种植红薯9万余亩,有红薯加工专业户1200多户、红薯加工专业村21个,生产粉皮1.5万公斤,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俨然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黄金链”。

来源:中国家庭农场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