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稻谷最低收购价出台了,看完之后忽然明白了

稻谷最低收购价出台了,看完之后忽然明白了

发布时间: 2018-02-10 阅读:(66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一号文件的热潮还没过去,国家近日公布了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2018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

一号文件的热潮还没过去,国家近日公布了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2018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别下调10元、10元和20元。

中国最大的厉害之处是阿Q精神,在粮价政策出台之前,很多媒体就大肆宣传:农民有希望了,农民吃上了定心丸,2018年水稻保护价没有取消!然后,中央一号文件随之出台,“定心丸”忽然就变成了“大力丸”!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出台,对传统农业经营者而言,“大力丸”马上土崩

在春节之前出台2018年的一号文件,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但目前乃至以后,国家对粮食价格都逐步“放开”,保护价发挥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弱,对传统农业经营而言,农业总体收益低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这份吸引力的自信是从何而来呢?总不能指望1号精神吧?


但也未必,今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肯定会吸引一批有资本的人开始进军农业,农村美好的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我们也相信这些人,他们怀着一腔热血还有大量资本投资兴业,是好事情,我们也想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资本是一道硬伤,资本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做传统农业的很多人,正是因为缺乏资本的注入,所以想发展,很困难。看看一号文件的政策,只能望纸兴叹。不过做农业,还是要充满热情的,需要的时候,就看看权威或者官方专家对农业政策的解读,感受一下精神的伟大,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干活也有劲了,浑身都充满力量!


精准农业技术中心愿和你一道共同发展

有些文件就像我们伟大的春节,每年一次轮回,都是普天同庆,一片祥和,加上各大权威专家和媒体的激情解读和经典分析,让我们感受到热血沸腾,前景一片辉煌,不过,春节假期一过,该打工的打工、该回城的回城,于是,广大乡镇农村又恢复了寂静和冷清。

说像春节其实也不错,让我们拥有短暂的快乐和兴奋,但是像春晚那就变成可有可无了。



籼稻每斤价格下调0.1元,粳稻每斤下调0.2元,再加上肥料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上涨价格,对国家是数据,对老百姓那是生活。那意味着每亩的效益直线下滑,因为依照目前的实际情况,种植水稻的利润也就是这每斤一两毛钱左右的空间,如果下调了这一两毛钱,那就等于直接抽走了这部分利润,悲催的场景,让我们仰天呐喊一声: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

我们现在非常深刻地理解了一个成语的含义:“谷贱伤农”。


精准农业技术中心愿和你一道共同发展

改革,一直在进行,这么多年了,年年改,改来改去,改得我们感觉有点很受伤!

或许改革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是的,我国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结构是需要调整,而且一直在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一直在进行,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政策,来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收储价格改革也是必要的。最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的密集的农业改革文件,大刀阔斧地进行农业改革,都是为了让我国的农业更具有竞争力,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那么既然按照市场定价的原则,把价格交给市场,粮价市场化,那么国家出台的最低收储价格又算什么?干涉市场还是政策调控?不如直接取消最低价格,一步到位,就让市场来做主,岂不是更好?


再说市场化?石油、房价、物价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价格,又真的能市场化吗?中国加入WTO15年了,仍然不能获得国际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说明在市场化方面,还有很远很远的道路要走。

精准农业技术中心愿和你一道共同发展

当然,我们的视野远不及政策制定者的高瞻远睹,因为我们站的高度不够,所以看的不远。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7年《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8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都是对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化农业改革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对我国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业毕竟是一个长期的产业,也是根基的产业,政策调控的太快,从文件出台到贯彻落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个改革措施还没有落实到农村,新的一年的改革措施又出台了,广大农民还有地方基层部门或许一个文件还没有研究透,下一个文件又接踵而至,这个节奏,一般人都是跟进不了的。


当然,我们只是做一个农业人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做看到的,可能仅仅是粮食价格的下调和农用物资的上涨,大大压缩了我们的种植效益,甚至于接近亏损或者可以预料到亏损,这样对从事农业的积极性有极大的挫伤。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听起来,感觉到很欣慰,明年应该出台政策,让农民成为天下最伟大的职业。但是想想如果连年亏损,我们连自己都吸引不了,我们要伟大又能伟大到哪里去呢?

或许这种倒逼机制让我们必须转型升级,以质量创造效益,以品牌赢得市场,这是一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供销体系尚不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金融体系十分薄弱,银行的人吃着我们生产的大米,但是银行却不愿贷款给我们,说我们没有资产,没有征信体系,说的也是对的,土地是集体的,我们只是租客,其实我们真应该挣点钱就去城市买房子,一方面为国家去库存贡献力量,同时也是为自己好,有了城市的房子,办理贷款是秒秒钟的事情,但是上千亩的土地,想贷点款难上加难,还有农村一二三产业都还没有融合,现在就要城乡融合,难度是很大的,我们很多人实在跟不上这种节奏,不是不想跟进,不是不想转型,不是不想创新,是实在力不从心。

水稻临储价格下调,不是明确的信号,而是明确的警告,我们都已经收到,那么围绕农业生产产业链(从物资供应到农业服务到农产品销售等),拓展农业经营渠道(与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经营者、城市社区线下渠道等),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农产品进城、入驻加盟或入股、联合抱团形成小区域捆绑合作体系),提高农产品品质(富硒功能型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相关认证、扩大宣传)是当务之急。


那么对于水稻等主粮保护价下调,或者对于农业发展思路方面,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说出自己的心声!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如与国家政策相违背,以国家政策为准,精准农业技术中心 陆学冬)

来源:中国家庭农场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