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税费繁多、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上世纪末,安徽在农村税费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2000年,安徽被中央确定为以省为单位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税费改革,逐步规范减少涉农收费,到2005年正式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不但为全国摸索出了成功经验,也揭开了全省“三农’发展的新篇章,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迈上快车道。
刘玉石是霍山县财政局下符桥镇财政所一名工作人员,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在乡镇负责农村税费的征缴工作。作为当年霍山农村税费改革的一名亲历者、见证者。他至今仍保存着当时农村税费征收清册、票据。刘玉石告诉记者,当时农民除了以户为单位,按照自家田亩数、种植作物等缴纳农业税、特产税等,每年还要承担“三提五统”等各种摊派负担。
六安市霍山县财政局下符桥镇财政所 所长 刘玉石
“三提五统”这些费用比如原来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民兵训练费等等,名目比较多,主要是给村里和乡镇使用。当时县里面包括乡镇都没有什么工业,主要收入就是来源于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
下符桥镇的情况是当时安徽广大农村的一个缩影。据统计,1999年,全省农民每年人均负担高达270多元。为寻找一条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征收管理的新路子,上世纪末,霍山县等地开始尝试在农村税费征收中采取“税费合并、统一征实”的方式,解决农村乱收费的问题。同时全省其它一些地方也在全国较早开展了以“取消乡统筹、改革村提留、调整农业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六安市霍山县财政局 副局长 李运成
我们一开始是采取三定征收,定时定点定额征收,规范征收的范围和种类,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把重点放在基层财政财务管理上,农民的负担逐年减轻,农业农村发展增添了很多活力。现在每年农业农村财政投入达到8亿元以上。
由于在先行先试中积累了经验,2000年3月,安徽被中央确定为以省为单位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民承担的生产经营性费用和各种名目的搭车摊派,减少特产税率等,并在2005年,宣布全省取消农业税,比全国提前一年终结了在中国存续了2600多年历史的“皇粮国税”,当年就为全省农民减轻政策负担54.5亿元,安徽经验也迅速在全国被复制。
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 委员 刘奇
安徽率先探索进行税费制度改革,使我们的这个农业生产、农村的面貌、农民的收入,都有了一个全面的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安徽在这个上面也做了许多文章。
以农村税费改革为起点,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强农政策不断提标扩面,一系列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补贴方式改革也在安徽紧锣密鼓推进,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机制加快形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通过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更是大大激发了三农发展的活力。目前,全省已培育家庭农场96229个,农民合作社100723个,其中家庭农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2018年,全省通过“一卡通”发放的各类惠农补贴达到312.2亿元;农业产业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投入的省级财政资金超过150亿元。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厅长 卢仕仁
十八大以来,把资源、要素、资金更多地向农村投入,建立一个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