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 |
主办 |
|
安 徽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水 稻 研 究 所 |
2019 年第 13 期(总第 80 期) 2019 年 7 月 30 日7 月 23 日大暑以来,我省晴热少雨,各地陆续出现高温天气;最近一周江淮多地日最低温度逼近 30℃、最高气温 37℃以上,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达到 37~40℃,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我省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最高气温普遍为 37~39℃。目前,我省江淮大部分一季中稻处于拔节孕穗期,部分直播栽培的也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皖西南大部分的一季中稻以及全省(主要在合肥以南至沿江地区)的再生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期;双季晚稻正在或刚刚栽插。持续高温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特别对处于孕穗、抽穗至抽穗扬花期的中稻影响大,导致开花授精受阻,小花败育,空秕粒增加, 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再生稻头季稻的灌浆结实和米质; 也不利刚栽插双晚的活棵与分蘖。各水稻产区应密切关注高温热害防控工作,及时做好技术应对.
一、科学水浆管理,优先利用植株自身蒸腾的散热降温能力,合理使用日灌夜排、深水灌溉等生态调温手段。对缺水干旱的田块,要及早补充灌溉,增加田间湿度,防止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危害。对于水源有保证、田间水分管理正常的田块:
1、优先利用植株自身蒸腾作用生理降温
处于生育中期、生长健壮植株和田块,即使在 39℃以上高条件下(天气预报),其蒸腾耗散热量可以确保水稻植株群体冠层最高温度不超高 35℃,光合和蒸腾作用不受影响或影响很小。因此,可以尽量采用干湿交替湿润灌溉,调节田间干爽性的小环境,促进蒸腾散热,以避高温危害。即使处于孕穗开花期,自身的蒸腾调温也远较深水灌溉生态调温有效.
2、深灌流灌生态调温
外界温度持续长时间超过 40℃以上,已严重影响光合和蒸腾作用,可采取灌深水(水层 5-10cm),有条件的可取日灌夜排或冷凉水流灌,加大群体内部温差,降低水稻冠层和叶片温度,减轻高温对幼穗分化和灌浆结实的影响.
扬花后期遇上极端高温,可采取穗层喷水降温的方法,在中午前后水稻开颖前,或闭颖后,每亩用清水 200-250 公斤喷洒,可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2-3℃,湿度增加10%-15%,降低空秕率2%- 6%。另外,对于刚刚栽插的双晚稻,因为还没有完全活棵,自身抗逆能力和适应性较差,应适当加深水层或采取流水灌溉,有条件的日灌夜排,调节耕层温度土温 42℃以下,促进生根、分蘖.
二、喷施叶面肥,增强水稻抗逆能力。
喷施抗多乐、美洲星、旱地龙、过磷酸钙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等,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可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有减轻高温热害、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
三、及时合理施用穗粒肥(再生稻的促芽肥),防止后期早衰。
穗粒肥的施用,要在无效分蘖期叶色明显褪淡落黄(顶 4 叶叶色较顶 3 叶叶色浅),第一节拔节定长后及时施用;施用量要因栽培方式、品种特性、烤田状况并诊断叶龄和群体茎蘖苗数、叶色的结果合理调节。优质栽培氮素肥料基蘖肥与穗粒肥的运筹比例, 籼稻 7-8:3-2,粳稻 7-6:3-4,籼稻倒 2.5 叶期一次性使用,粳稻在倒 1.5 叶和稻 1.5 叶期分两次施用,促化肥为主占 70%,保花肥不超过 30%。
2019 年再生稻因前期低温、生育进程稍缓,目前大部分处于头季抽穗-灌浆初期。早熟品种如丰两优香 1 号头季预计 8 月 15 日前后收割。目前正处于促芽肥施用期,再生季目标产量 250 公斤以上的,在头季收割前 17 天左右亩施 30 公斤 45%三元复合肥或前 15 天左右亩施 10 公斤尿素作为促芽肥(施用尿素的收割后的提苗肥适当增施钾肥),施用尿素防止烁伤叶鞘。
四、科学防控病虫害,减灾减损。
做到防病虫与热害防控相结合。加强病虫情测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强化抽穗期前后病虫的总体防治。当前要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分蘖末期早防治纹枯病,抽穗期前后要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等穗期病害,尤其是稻曲病的第一次预防用药要提前到破口前的 12-15 天前后进行,必要时再视抽穗期天气情况进行第二次用药。水稻主要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绿色稻作技术岗位专家 吴文革供稿)
来源:中国家庭农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