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家庭农场网官方网站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11个国家级研究所与陕西安康签约 合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11个国家级研究所与陕西安康签约 合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发布时间: 2025-04-02 阅读:(11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近日,该院与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院地合作“科技包县”工作推进会在宁陕县召开。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畜

近日,该院与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院地合作“科技包县”工作推进会在宁陕县召开。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与安康市紫阳县、汉阴县等县区签订了12项“科技包县”合作协议,按照“一所一县一业”模式,从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平台共建、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强合作,助力安康做好“土特产”文章。近年来,围绕安康富硒茶饮、富硒猪肉、富硒魔芋等特色产业,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构建了“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通过院地合作,为推动安康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发展优势,做大做强富硒特色产业提供了科技支撑。比如,在紫阳县,富硒茶饮团队通过“示范户+示范企业+示范村+示范镇”四级示范培训推广,建立起典型示范带动全县整体发展模式。近两年,紫阳县茶产业综合产值稳居全省首位,培育一批年鲜叶收入超30万元的示范户。安康市富硒畜牧产业发展,面临标准化、规模化、高值化发展等共性技术瓶颈,瞄准产业痛点,富硒猪肉团队从富硒产品规范化生产、产品质量检测控制、标准体系等方面展开技术攻关与应用推广,制定了富硒猪肉团体标准,解决了畜禽产品中硒生物营养强化、硒形态检测等技术难题,帮助富硒畜禽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包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以院地合作为载体,以科技创新引领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升级为目标,开展的有组织成果转化探索。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介绍,接下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持续推进“科技包县”工作,与安康市共同探索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

来源:人民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