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山东如何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制造强国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制造业首先要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势在必行。这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抢抓重大机遇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跨越发展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牢牢抓住制造业这个“定盘星”,以更自觉的担当、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扎实做好我省制造业发展工作。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先进制造业强省三年行动计划,以更大力度优化调整低效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力塑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中有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等占比大幅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要着力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着力激发创新动能。狠抓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行业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狠抓成果转化,院校、市场、政府三方协同发力;狠抓人才引育,加强精准培育,注重灵活引用。
二要着力强化数字赋能。提速产业数字化转型,转要有标杆、有依托、有动力、有实效;建强用好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以园区为单位试点,以行业为单位推广;培育壮大数字产业,稳固核心板块,拓展优势板块,培植潜力板块。
三要着力做优产业生态。加快搭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夯实载体、服务、政策支撑,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四要着力推进绿色转型。能源消费要清洁低碳,着力控总量、降强度、调结构;资源利用要循环高效,加快打造一批“无废园区”“无废工厂”;生产制造要绿色环保,抓好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
五要着力提升供给质量。扎实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加强需求侧管理,大力提升“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制造新模式,大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六要着力稳运行稳预期。盯住重点市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支持企业适度存储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落实用好“政策包”,发挥“四进”工作队作用,畅链保供、助企纾困。
要加强组织领导,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省直有关部门要紧密协作、齐抓共管,各市县要把制造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狠抓落实。要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畅通对接渠道,改进执法检查,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更多要素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倾斜。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坚守实业、崇尚制造的浓厚氛围,凝聚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强大合力。
02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山东推动产业创新如何发力?
经过这些年发展,山东至少在九个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
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山东一二三产业都不弱。农业总产值率先突破1万亿元,去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3位。
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新动能方面,“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四年提高近12个百分点、达到46.8%。老动能方面,通过数字赋能、技术改造等,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山东的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发展势头都不错。国企资产总额达4.1万亿元,山东能源、潍柴、万华、海信、浪潮等龙头企业都是名声在外。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2.2%,魏桥、歌尔、威高等5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外资企业总数达1.8万家,惠普、阿斯利康、采埃孚等大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山东。
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提出和实施了“十大创新”:
第一,加强科技研发创新。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做好加大研发投入、搭建创新平台、培强企业主体、畅通成果转化通道“四篇文章”,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第二,加强人才引育创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抓好自主培养、招才引智、环境营造“三个环节”,让各类人才在山东人尽其才、建功立业。
第三,加强营商环境创新。这些年,山东的营商环境有比较大的进步和改善,但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工作创新,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确保整体水平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第四,加强数字变革创新。积极融入数字文明新时代,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加码布局“数字基建”,加力突破“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数字治理”,通过数字变革来引领全面转型。
第五,加强产业生态创新。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塑造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我们主要围绕“雁阵形”产业集群,深入实施“链长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第六,加强要素保障创新。强化政策协同,在市场化交易、差异化配置、内生性挖潜三个方面发力,以新思路新举措,打破要素“天花板”,换来发展“一片天”。
第七,加强民生改善创新。主要针对“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推出创新思路和举措,比如我们今年推出的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等行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第八,加强风险防控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创新,更加及时有效地防范化解好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牢底线。
第九,加强文化宣传创新。一方面,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在文化“两创”上下更大功夫,提升文化创造力、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十,加强推进落实创新。重点完善形势分析、信息共享、“四进”、考核等机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凝聚形成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03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山东如何推行链长制“1个图谱”和“N张清单”?
围绕装备制造等10个产业、35条产业链,山东省全面推行“链长制”,精准谋划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链长制”是强化产业链责任的一种制度创新,着眼于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通过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环节,以“链长制”方式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稳定、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制造业强省,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可以说,全面推行“链长制”,山东具备优良的“工业土壤”。
山东全面推行“链长制”,将聚焦10个重点产业35条关键产业链展开深度解剖梳理,每条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以工程化、项目化方法开展规划设计。
展开来讲,“1个图谱”指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N张清单”指分别形成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锻长板重点领域清单、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可对接的省外头部企业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科研机构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社会基金清单、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
“1个图谱”和“N张清单”正式形成后,将为省市携手双招双引,精准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提供具体抓手。“1个图谱”指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N张清单”指分别形成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锻长板重点领域清单、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可对接的省外头部企业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科研机构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社会基金清单、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1个图谱’和‘N张清单’正式形成后,将为省市携手‘双招双引’,精准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提供具体抓手。”
去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要求一个链条一个链条地找短板、定措施。目前,潍坊、淄博、济宁等多地都已针对当地重点产业链条展开全力摸排,一些问题也在这个过程中加速暴露。针对这些问题,山东将聚焦关系产业安全的重点领域、关键节点着重补齐补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山东省将全面推行“链长制”,聚焦10个重点产业、35条关键产业链展开深度解剖梳理,每条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方法展开规划设计。
一是发展引领未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山东信息技术产业具备整体规模优势,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三位,新一代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拥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浪潮集团服务器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前三;歌尔公司智能硬件领域综合竞争力国际领先。山东将重点突破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传感器、虚拟现实、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依托浪潮集团、歌尔声学等骨干企业打造一流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链,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山东信息产业的发展质量。
二是发展先进智能的高端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山东的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1/10,拥有中国重汽、潍柴动力、中车四方、烟台中集来福士等一批骨干企业,具备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下一步,山东将重点围绕轨道交通装备、通用飞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工程机械、新型医疗设备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加快重大装备与系统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
三是发展绿色新型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1/5,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近1/4。近年来,山东在可燃冰试采、功能性纤维、石墨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具备了走在全球前列的优势条件。下一步,山东将重点发展新能源利用、节能环保、先进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
四是发展全国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科技力量在国内首屈一指,拥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下一步,山东将加快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五是发展普惠优质的医养健康产业。医养健康产业涉及医疗、养老、养生、体育等众多领域,是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朝阳产业、未来产业。山东人口已经超过1亿,医养健康市场需求巨大。下一步,山东将以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层次的医养健康服务需求为目标,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
六是发展精细环保的高端化工产业。山东是石油化工大省,炼油产能达2.1亿吨,占全国的28%,是世界第三大炼化产业集中区。万华集团是全国唯一拥有系列异氰酸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下一步,山东将加大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优化整合力度,坚持园区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布局建设芳烃、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在渤海湾南岸打造世界领先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七是发展绿色生态的现代高效农业。山东农业整体实力和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连续19年保持全国第一,寿光蔬菜、烟台苹果、章丘大葱、沾化冬枣、金乡大蒜、日照绿茶、菏泽牡丹等在全国享有盛誉。张裕是国内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中国每3瓶葡萄酒中就有1瓶产自烟台。下一步,山东将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建设农村电商、智慧云农场、冷链物流等支撑体系,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八是发展传承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孔子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世界儒学大会、孔子学院等特色文化品牌成功走向世界。下一步,山东将推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媒体、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时尚产业,促进现代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九是发展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产业。山东旅游资源丰富,“好客山东”品牌享誉海内外,形成了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全省旅游总消费居全国第2位、接待游客总人数居全国第4位,出国游、乡村游,自驾游、短途游市场潜力巨大。下一步,山东将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深入挖掘孔子故里、黄金海岸、平安泰山等品牌内涵,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十是发展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服务业。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近年来,山东还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已成为山东重要支柱产业。下一步,山东将加强对外金融合作,加快建设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济南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创新,在烟台开展基金管理服务专项改革创新,把山东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